药学院在全氟醚羧酸(PFECA)的肝毒性和作用机制上获得新进展
近来,我院王建设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戴家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许国旺团队合作,在全氟醚羧酸(PFECA)的体内行为、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发现高分子量PFECA具有强的体内蓄积性,能抑制糖皮质激素信号,干扰物质代谢稳态,削弱机体应激反应能力。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类应用极广泛的化学物质,其生物蓄积性和潜在的健康危害属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科学问题。PFECA被认为是传统PFAS的新型替代品,具有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当前科学界对PFECA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PK)规律和健康风险的认识非常有限。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分子量是决定不同PFECA化合物血清半衰期的关键因素。PFECA除了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效应,导致β-氧化增强、脂肪酸降低等代谢改变外;长期低剂量PFECA暴露动物的肝脏细胞应激信号受到广泛抑制,进一步的分子机制探究发现PFECA主要通过增强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降解抑制了该信号途径,进而广泛损害下游的应激信号,这一效应在传统PFAS中未见报道。研究人员进而通过PK与体外体内外推(IVIVE)模型相结合,比较了PFECA动物暴露与体外细胞检测中GR抑制效应的基准剂量(BMD),提出了基于GR抑制效应的PFECA参考剂量(RfD)。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Accumulation and glucocorticoid signaling suppression by four emerging perfluoroethercarboxylic acids based on animal exposure and cell testing”和“PFO5DoDA disrupts hepatic homeostasis primarily through glucocorticoid signaling inhibi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前一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烟台大学研究生张风红和刘蕾,共同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盛南和烟台大学王建设。后一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烟台大学研究生王畅、付华宇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生杨军,共同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刘心昱及烟台大学王建设。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1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3.108092
文章2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0831
审核:王洪波 责任编辑:周林焱